1月12日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发布《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》。《指引》提出系列合规经营建议,包括规范盲盒价格体系、规范营销炒作行为,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等,并明确活体动物不得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。1月14日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专题解读该《指引》。记者获悉,这一《指引》历时半年多市场调研,旨在划行业“红线”。(1月16日《澎湃新闻》)
在盲盒经济乱象频出的当下,上海率先在全国出台行业《指引》,引导其规范经营,犹如一场“及时雨”,可谓恰逢其时。此次《指引》出台,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,也有利于让盲盒经济,告别“盲目”成长,早日步入正轨。
纵观《指引》,基本涵盖了经营范围、运输、定价、抽取等环节,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范性条款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。譬如,《指引》给盲盒经营活动划出一条“红线”。盲盒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、文艺娱乐等领域内。这意味着,盲盒经济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以盲盒形式进行销售的经营行为,必须符合现行法律法规。
目前,部分盲盒经营活动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,向消费者漫天要价,扭曲供求关系,违背市场经济规律。《指引》明确要求,盲盒内商品实际价值应与其售卖价格基本相当,单个盲盒的售价一般不超过200元,不得以盲盒形式抬高普通商品价格。可以预见的是,通过价格封顶策略,进一步压缩商家不正当定价空间,将有效避免消费者吃“哑巴亏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上海市出台这项公共政策,要求盲盒经营者应公示商品种类、抽盒规则、商品投放数量、隐藏款抽取概率等信息,并保留完整的概率设定、抽取结果、发放情况记录以备查。明确抽取规则,将投放数量、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向消费者公开,可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,做到心中有数,避免盲目消费。
此外,《指引》中可圈可点的还有,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;不得开展天价炒作、过度营销、饥饿营销的规范营销炒作行为等。
当然,上海市出台的《指引》,毕竟是行业指引,仅具有建议性,并没有强制性。但对于目前盲盒经济中出现的乱象,《指引》不仅可视作是行业监管由松懈趋向严格的标志,也有利于监管部门遇到消费纠纷【进入黑猫投诉】以及案件时,提供重要参考依据。
盲盒经济作为新兴消费形式,不再让其“盲目”生长,引导其逐步走向正轨,是大势所趋。上海市出台的《指引》是一个“引子”,在国家层面,应当强化新兴行业的监管,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,以及相关监管制度体系的完善,从而真正实现盲盒经济有法可依、监管有力。